
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个子高,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矮也不着急,觉得只要到了18岁就能长高,这种想法是错误的!家长们一定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身高,等孩子长大定型了家长再后悔也来不及了!
展开剩余79%高挑的个子,无疑为孩子们在各种激烈的竞争中带来一份天生的优势和自信。虽然不少宝爸、宝妈努力给孩子们补充营养,却忽略了关注孩子们的身高。
更有家长心存侥幸的认为,孩子身高可以长到18岁,现在矮是因为没到时间,结果错过了孩子们长个子的黄金期,再到医院看的时候追悔莫及。据统计,我国儿童矮小症发病率约为3%,其中仅1%的患者自觉就诊,而真正接受治疗的患者不到1‰。
01
怎么才算真的矮?
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判断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真的矮。孙嘉指出,如果出现以下情况,就要警惕孩子是否存在生长缓慢的问题了:
▲ 3岁前,长高速度小于7厘米/年;
▲ 3岁到青春期,长高速度小于5厘米/年;
▲ 青春期,长高速度小于6厘米/年。
在相似的成长环境下,孩子的身高长期低于同龄人半个头(5-10cm),可就要警惕孩子是否为矮小症了,及时去医院检查!
02
什么是矮小症?
诊断依据:
1.身材矮小,身高落后于同年龄、同性别正常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;
2.生长缓慢,生长速率小于5厘米每年;
3.骨龄落后于实际年龄2年以上。
03
影响孩子身高的因素?
▲先天因素:遗传。
人体高度70-80%取决于遗传潜力,爸妈的身高奠定了孩子身高的基础。
男孩的预期身高=(父身高+母身高+13)/2 ± 5(cm)
女孩的预期身高=(父身高+母身高-13)/2 ± 5(cm)
(此计算公式仅供参考)
▲ 后天因素:营养、睡眠、激素分泌、体型等。
部分矮小的情况可能由特殊疾病导致。
04
如何应对“矮小症”?
在矮小症的“三早原则”中也着重强调了“早发现、早诊断”的重要地位,将直接关系到患儿预后效果。
1.给孩子定期测量身高
一般以每季度测量一次为宜。还要学会正确测量身高的技巧。3岁以下,一般采用仰卧位量身长;3岁以上的孩子进行正立位的身高测量。同时要注意三个原则:同一时间,同一测量人,同一尺子。
2.动态监测数据
将测量的身高数据对比下表进行动态监测,若发现符合矮小标准,应及时就医。
3.及时去医院做检查
医生会结合一系列的临床检查,判断患儿矮小症的原因。比如通过X线检查骨龄,观察各骨化中心出现的时间、大小,判断骨骼实际发育程度,通过骨龄预测成年终身高。正常情况下,骨龄与实际年龄的差别应在±1岁之间,落后或超前过多即为异常。生长激素激发试验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,判断孩子是否存在生长激素缺乏。
完善系列检查后,才能最终诊断孩子是否属于矮小症上海股票配资公司,并根据不同病因进行诊治。
发布于:广西壮族自治区惠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